前起落架收放作动筒支架和接头干涉

SR 4-5280079999自有案例

2021年11月,有飞机反映前起落架接收放作动筒支架处密封胶有损伤长45mm,宽10mm,深9.63mm,AMM中无相关标准,在最初的通报中,厂家认为存在干涉,只同意偏离5个循环,需完成顶前起顶升测试核实是否存在干涉。经过进一步的检查,比较明确,支架金属本体部分和接头本体部分,并无损伤,仅为胶的磨损,扩大对机队的抽样看,基本上都多少有一些,只是程度不同。因而就间隙标准,可调余量,损伤风险和波音做了进一步的沟通。波音表示

1,波音没有收到类似的报告。因而尚未建立损伤容限。(可能别的公司就不认为是个问题)

2,我们提出SPACE(P/N:141A9191-159)和ELBOW(P/N:AP1042T0606)的安装是刚性连接,难以调整,波音表示认可。

3,SPACE(P/N:141A9191-159)和ELBOW(P/N:AP1042T0606)之间没有可测量的间隙值。根据NLG收回期间的运动过程,由于NLG缩回致动器延伸并旋转会离开垫片,使该间隙增大。

4,该处的涂胶,在施工中并没有厚度标准。

5,最终波音认为这种损坏不是由于垫片和弯头之间的接触造成的。因此,此时不需要NLG收放测试。按照维护说明维修垫片,并报告定期检查期间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。

前起落架内筒导致的驾驶舱异响

自有案例–SR 4-5235473060

2021年9月,有飞机反映滑行期间,地速15节左右,机组反馈前轮区域有类似咯噔咯噔规律的响声,类似压到异物的声音,主观察员座椅底下感知明显,感觉有轻微上下颠簸感,实际没看到飞机有上下晃动。检查轮胎磨损情况、胎压无异常,检查防扭臂等位置无磨损,执行前起落架全勤务后故障依旧,更换内筒动静封严后正常,更换的封严未识别到磨损等异常情况。但在完成更换后故障未在出现。就此和波音做了相关的沟通。

波音表示在地面滑行期间偶尔会收到来自NLG区域的噪音报告。这些噪音的原因有时很难确定。有报告称,爆震声/撞击声可能是由于减震支柱维修不当造成的,研磨型噪音可能是由于机轮轴承润滑不当(干燥)造成的。有时,噪音伴随着飞机振动的报告。

波音给出的可能性包括:起落架舱门和推杆、转弯轴套、防扭臂、滑行灯安装等等。

地扰钢索磨损

自有案例

机队中偶有地扰钢索被临近的安装螺栓擦伤的案例,如下图所示:

此类情况,是由于螺栓头安装方向装反所导致的,手册中有较为明确的说明:

正确的方向,应该是螺栓头向内的安装方式。施工和检查中,需特别注意。

针对见到金属层的磨损,参考SR1-2204382333,波音认为见金属丝是不可接受的,因为可能存在潮气入侵,导致结冰、卡滞、腐蚀等异常情况。同时波音认为磨损的主要因素:1卡箍,确保钢索其完好无损、安装正确且未弯曲。2耳轴上锁紧螺栓开口销的安装情况(靠近当前损坏处)。当耳轴旋转时,开口销可能接触并磨损电缆护套。确保该开口销弯曲,使其在耳轴旋转时不会接触钢索保护套。

2023年6月增加以下信息:

在实际运行中发现,整个侧撑杆销钉(52项)其实是会随着起落架收放而缓慢转动的。即使将螺栓头方向调整向外后,随着起落架收放几次,侧撑杆销钉转动后,固定螺帽的开口销方向还是可能会重新转到与钢索相磨的位置。波音应该是识别到该问题,已经在手册步骤中做了改版。

手册中优先推荐使用的开口销打法应该如下图中B所示

如果采用了B构型打法,那么开口销的尖端是朝向螺母凹槽的,这样无论下侧连杆固定销钉怎么旋转,开口销都不会碰到钢索。按照正确的打法重新安装开口销后效果如下图所示:

为了避免相磨的发生,原来的老版本AMM手册使用的是调整螺栓安装方向的方法,受螺母转动的影响,有可能再次发生干涉。在最新的手册中,已经要求此处的开口销采用B构型打法。使用这种打法后,可以确保开口销和地面扰流板钢索不想磨,同时螺栓头方向的要求还是要严格按手册实施。

鸟击导致前轮转弯卡滞

自有案例

机队有案例在鸟击后出现前轮转弯卡滞的问题,手轮无法回中。

目视检查钢索等无异常,鸟击检查发现的位置如下图所示:

在进一步检查中发现,作动前轮转弯的时候,发现下图滚轮不随动。

滚轮整体下沉,与支架相磨,并且在滚轮内剃出了异物。

更换该滚轮后,恢复正常。前轮舱区域是比较容易被鸟击的区域,此次卡滞发生在紧随鸟击滞后,因而比较明确是外因导致的。转弯系统暴露在外的,其实也就三个滚轮和钢索。在附近区域发现鸟击后,注意加强对滚轮和钢索的检查,包括支架形变等。

背景:前轮转弯系统图示

[ Back To Top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