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发启动手柄火警灯频闪

外部案例

有航司反左发启动手柄火警灯不规律闪亮。有时候五边放轮放襟翼15后开始段段续续闪亮,落地后熄灭,后续滑行都没亮;有时候起飞抬轮后开始闪亮,爬升至8900FT时熄灭;还有接地后闪亮了几秒就灭了,后面一直熄灭;还有落地滑行,左发启动手柄上火警灯持续闪亮,直到关车,期间主警告灯,火警灯灯均正常,处于熄灭状态。
检查发现左发启动手柄上红灯闪亮与右大翼白色频闪灯闪亮一致,关闭大翼白色频闪灯后,手柄上红灯熄灭,对比其他飞机,在打开防撞灯和频闪灯时左发起动手柄上红色灯会闪亮一下,但不持续.怀疑存在电源干扰。已更换启动手柄,怀疑频闪供电组件问题。未见过的故障,以做记录。

有航司反映遇到过相同问题,并在附件车间里做过各种模拟,如果供电组件不做好接地,示波器显示就会在电源输入端的正弦波顶上产生一个脉冲,大概30V左右。换了strobe灯一套后,故障确实得到排除。

关于电源转换过程中触发的厕所烟雾探测警告

SR 4-5771058568

在机队实际运行中,曾多次发生厕所烟雾探测器触发警告,在电源转换过程中触发。

案例:

1、2023年4月15日,长沙过站出港关舱后乘务员反映前厕所烟雾探测器响了4次后恢复正常。核实当时厕所内没有人,没碰香水,清新剂等,报警时有电源转换(地面电源转换APU电源期间)。

2、2023年3月27日,海口过站,乘务写本前段南京上客期间,地面电源转APU供电之后,前厕所烟雾探测器报警,当时有旅客使用厕所,未见烟雾、发胶、异常气味等。响了两声之后不响,检查正常,绿灯亮。

3、2023年3月18日,北京过站临近出港时,右后厕所烟雾探测器报警响了5声(起APU后电源转换期间),核实厕所无人,无烟雾、发胶等异常。

4、2023年3月7日,南宁过站机组临近出港时反映启动APU,电源转换之后,前厕所烟雾报警响了5秒后恢复正常,乘务反映厕所无人,无异味,未使用发胶清新剂等物品。正常保障。

从以上事件的处置看,基本包含了现有的所有可能做法。案例一拆下办可用了,后续安装使用正常;案例二未换件,后续安装使用正常;案例三和四换件,但返厂执行的是清洁,未执行元器件的更换工作。

就此,与生产厂家Kidde做了沟通,厂家表示他们仅仅依据波音规范SCD S827Z001来进行设计和制造探测器,整套系统的工况需要看波音的设计。

波音则表示:

1,波音不认为电源转换会发生虚假警告的发生。(已发FIX征集意见)

2,波音公司最近从其他运营商那里收到了一些类似的报告,涉及厕所中的虚假和间歇性烟雾报警器。

3,波音公司认为,在大多数情况下,原因是消毒剂、气溶胶、水蒸气、电子烟蒸气、香烟烟雾、香水、其他空气污染物的存在,或者烟雾探测器“脏”。烟雾探测器采用遮蔽法检测烟雾的存在。如果烟雾探测器“脏”,则透射光的强度会降低,这可能更容易引发警报。波音公司建议海南航空公司审查您的清洁程序,了解这些烟雾探测器的清洁频率,以及是否修改维护程序以更频繁地清洁探测器。请遵循Kidde部件维修手册(CMM)25-46-10和波音飞机维修手册(AMM)中规定的适当步骤。另一种选择是更换烟雾探测器。

从CMM来看,核心的就是U8芯片,是否瞬时电流会产生假警告,有待验证。

建议:如为电源转换过程发生的,可以考虑自检正常后,连续两次再更换部件。

737翼身过热探测线工作原理

737NG的轮舱火警、翼身过热环路采用了Fenwal型探测元件。该类型探测元件典型结构如下图。环路内部有一根镍基导体接入电源,外壳是铬镍铁合金作为地。两者之间填充有共晶盐作为绝缘物。其原理是,当环路局部温度上升至预设温度时,共晶盐电阻迅速降低,导致内部导体电源与外壳的地导通,触发组件警告。

手册中将代码分为了三类:OPEN、SHORT和ALARM。

M237探测的基本原理,当一端供电,经过探测线回到M237,当阻抗无限大的时候,则系统判断为OPEN。

而SHORT和ALARM本质上都是内部导体与外部金属层导通,波音是通过以下方法来确认的:如果环路阻抗从一个高位下降至过热警告位(低位),将指示ALARM,MAINT ADV灯将点亮,并显示ALARM故障;在高阻抗和低阻抗之间是中间值。如果阻抗位于中间值和ALARM阻抗值之间,会激活一个计时器。如果计时器计时非常短(毫秒级),CODM组件会将该故障识别为SHORT。警告情形同ALARM状况类似。

关于翼身过热灯亮QRH的讨论

SR 4-5832523259

近期机队出现空中机组反映左侧翼身过热灯亮的故障,机组参考快速检查单关闭发动机引气和空调,但由于后续航路有积冰,航班备降。为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,针对QRH和波音进行了沟通,从目前厂家的答复来看,暂不同意相关的QRH调整。具体如下:

建议1:翼身过热灯亮后,先关闭对应侧空调,等待10-15分钟,若灯仍亮,再关闭引气和大翼防冰。

当前的翼身过热快速参考手册程序可快速隔离排气泄漏,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任何可能的损坏。等待10到15分钟可能会对飞机造成严重损坏。引气开关和机翼防冰开关需要与R PACK开关同时切换至OFF,以快速隔离泄漏。处于断开位置的引气开关将切断通向泄漏的引气源,机翼防冰开关将防止机翼上可能出现的不对称结冰。

建议2:翼身过热灯亮后,关闭对应侧空调、引气和大翼防冰,若灯灭,再打开发动机引气,若灯不亮,则按组件关闭状态执行后续航班。

关于提议修改翼身过热程序,以恢复受影响的引气,并在翼身过热灯熄灭的情况下恢复机翼防冰操作,这是不可接受的,因为灯的点亮原因没有得到修复。当引气源恢复时,翼身过热指示灯很可能会重新点亮。该提议超越了已公布的检查单,这被认为是故障排除。随附的QRH非正常检查表说明指出:“……在确定最安全的行动方案时,故障排除(采取超出公布的非正常检查清单步骤的步骤)可能会导致系统功能进一步丧失或系统故障。只有在完成公布的非常例检查表导致不可接受的情况时,才应考虑故障排除。”

不可接受的情况”是指导致不安全状况的情况。当执行翼身过热检查表时,不存在不可接受的情况,因为在步骤3和4中关闭R PACK和BLEED 2开关可以防止热引气造成损坏。关闭机翼防冰可以防止机翼上可能出现的不对称结冰。然而,与传感器故障相比,如果将这些步骤颠倒过来进行故障排除,可能会导致泄漏恢复,这是不可接受的。因此,最安全的行动方案是遵守翼身过热检查表,不要采取超出公布的非正常检查表步骤(故障排除)的步骤。

如果在一个引气开关关闭且机翼防冰关闭时,由于单个wing-BODY OVERHEAT灯亮起,需要避免结冰,那么备降或返航是最安全的行动方案。

翼身过热检查表旨在解决排气管泄漏导致的过热问题。它假设所有指示都是有效的。没有安全的技术来区分虚假指示和实际管道泄漏。

737翼身过热探测灯在测试时不亮

自有案例,罕见故障

2023年5月,有飞机反应左翼身过热灯在测试时不亮,按压灯泡和灯光测试正常,自检有32 KEEL BEAM信息,重装计算机无效。测量D742PIN9-PIN29为1.3M欧(手册要求是小于15欧)。重装D742自检正常无32信息,初步判断D742后方的线束有问题。对于64信息(初步判断为之前做M项,出的警告信息)。

从线路看

经验小结:

1,该故障信息可以MEL放行,方式是使用加温强对探测线加温验证过热灯点亮。

2,机组操作手册中,仅要求对翼身过热灯亮做测试,因而该缺陷可能长时间不能得到识别。

[ Back To Top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