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凝气裂纹,从数据表明,被认为是和时间相关的典型部件老龄化故障。
从数据看装机时长均值为37689FH,最大为70161FH,最小为18569FH。其中2024年拆换的15个,装机时长均值为41997FH,最小为26578FH。基本上是在14年以上的飞机中发现。有一半都是定检发现更换,溢出率仍然偏高,主要是通过空调性能监控和低进高出报文识别到。
从裂纹的位置看存在典型的起始位置,如下图从左到右,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个逐步扩展的过程。也非常容易检查发现和识别。



CMM信息较少看不出明显的问题

由于开焊起点有非常明显的集中性,怀疑为收边的位置,也就是焊缝的起始点。从细节看有弯折堆积点。

焊接时在起点或终点容易开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:
热不均匀性
- 焊接起始段和收尾段的热量分布不均匀,这会导致局部过热和冷却速度差异较大。在焊接起点,的初始焊接热量使母材局部温度迅速升高,由于热量过于集中,可能导致母材的晶粒长大或局部组织发生变化,从而降低材料的韧性,在冷却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。
- 而在终点,焊缝的填充量相对较大,热量也相对集中,同样会使焊缝及热影响区的金属在冷却过程中受到的热应力不均匀,进而产生裂纹。
焊接应力集中
- 在焊接起点,由于焊接电流开始施加在母材上,会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。这部分应力在后续的焊接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,特别是在焊缝的起点处,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点,当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,就会导致开裂。
- 在焊接终点,焊缝的收缩和冷却过程中,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连接处会受到较大的拉应力。同时,由于焊缝的填充量在终点处相对较大,焊缝的收缩受到母材的约束也更大,从而导致应力集中,容易引起裂纹。
冶金反应的影响
- 犄接起点的母材与焊丝的初始接触和熔化过程,可能会导致一些杂质元素的局部富集或偏析。例如,在焊接不锈钢时,铬、镍等合金元素的分布可能不均匀,在冷却过程中,这些局部的成分差异会导致晶界处形成脆性相或产生晶间腐蚀,从而增加裂纹的敏感性。
- 焊接终点处,焊缝的凝固和结晶过程相对较快,这会影响焊缝金属的冶金质量。如果焊缝收尾不当,如收弧过快或填充量不足,会使焊缝的结晶组织变得粗大,晶界处的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含量相对较高,在焊接应力的作用下,容易产生热裂纹。
焊接工艺因素
- 焊参数接设置不合理,如焊接电流过大、电弧电压过高或焊接速度过快,都会导致焊缝起点和终点的热量输入过大或过小,影响焊缝的形成和冷却速度。例如,电流过大时,焊缝的熔深和熔宽会增加,但同时也容易导致焊缝的咬边、过热等缺陷,使焊缝起点和终点处的应力集中更加严重。
- 焊工的操作水平和焊接技巧也会影响焊缝的质量。如果焊工在起弧时不能及时调整好焊接参数和运条方式,或者在收弧时没有采用正确的收尾方法,如多次断弧收尾或添加焊丝等,都可能导致焊缝起点和终点出现未焊透、夹渣、气孔等缺陷,从而引发裂纹。
就此与波音做了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