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机门导向臂松动导致的扭力管与机身相磨

2024年8月,54*7飞机(机龄15年),检查发现后登机门与机身相磨,发现有多处损伤,门扭力管有变形。

具体情况分析:
经核实具体损伤情况,此问题是由于导向臂松动而导致的扭力管与机身相磨。
经查询机队状态,后登机门首次出现此类问题。
目前工程措施:
我司机队目前检查措施为前登机门相关区域,工程措施如下:
MP项目73N-52-STR-004:检查前登机门导向臂,T=R=5500 FC
EO-73N-52-2020-002:前登机门导向臂下部螺钉检查,T=R=300 FH。
初步结论如下:
由于后登机门使用频率低于前登机门,针对后登机门此问题,后续将持续关注,视情按照前登机门增加相关工程措施。

保险丝问题导致起落架内部严重受损

2024年8月,53*3飞机多次报前起镜面漏油或低,23日在机库执行更换前起封严MCO专项工作,拆下内筒后发现上充气管下部螺帽直接掉出(正常是拧紧磅力矩并打保险),上下螺牙均损伤,需要更换充气管和下部螺帽,内筒磨损需要更换,下轴承上支撑磨损超标需更换,更换内筒需要串件油针。具体对应 IPC 32-21-00-01A ITEM 295(300和305),170,315,345,350,见下图。

机库人员完成更换相关部件后测试正常。

      前起起落架信息:

        件号:162A1100-13,序号:MAL01808Y2611;该起落架于2016.11.2装机,TSR 19310.67,CSN 10084。使用时间较久。

        上次修理厂家为武汉航达,根据采购部的协议已经超了保修期(本体5年,附件1年)。

     工作者反馈:前起落架分解过程中,内部螺帽不是工作者拆下的,而是直接跟随内筒掉出的,保险丝只打了一根,按CMM手册中明确说明是要求4根保险,但当时没有拍照。见CMM要求。

      与航达沟通:航达反馈为使用过程所致,说三大航都有类似情况,要求对方提供具体情况或同类的调查参考等,但对方建议我们咨询厂家。

      综上信息,起落架安装时间较久,工作者的反馈和厂家意见,有可能与上次翻修有关或存在其他问题但工作者未拍照,没有实际性的证据,工程向波音咨询:1、螺帽脱落及导致内筒等损伤的原因。2、行业内外是否有类似案例。3、评估工程预防措施。  

         针对此问题咨询波音答复如下:他们收到其他航司同样遇到这个问题,P/N 162A1524-1油针顶部保持螺帽发生松动,固定螺帽的保险丝如果拉长或失效会造成后螺帽接触减震支柱内部,同时保险丝和螺帽将在减震支柱内摩擦松脱,由此产生的金属碎片与减震支柱内的油气混合,严重情况可能导致起落架泄露。针对这类事件波音检查发现以下可能情况1、保险丝被拉长,导致螺帽不在位发生错位并接触内筒。2、保险丝发生断裂发生错位,螺纹损坏且螺帽不在位。3、保险丝完全断裂,螺帽完全脱出并掉落。以上情况均会导致产生金属碎屑与减震支柱内的流体混合,影响密封性同时严重可能导致泄露。

        此问题与以下几种因素相关:1、安装螺帽的时候保险丝的尾线延伸过超过了端面。这会导致保险丝断裂,螺帽(P/N 162A1524-1)旋出并接触减震支柱产生碎屑。2、一根保险丝(30 -50 in-lbs)可能不能够提供足够的防护。

        波音建议:如果遇到减震支柱泄露时,可检查一下是否在流体内发现金属碎屑,并对螺帽进行目视检查其完好和在位情况,如果发现损坏,根据CMM 32-21-12拆卸减震支柱,以评估其性能内部损坏程度。如果没有发现螺帽损坏,但如发现保险丝断裂,则进行更换。根据CMM 32-21-12拆卸前起减震支柱并更换保险。同时在2020年7月已修订CMM 32-21-12修改了螺帽的扭矩,从30 – 50in-lbs到25 – 40ft-lbs。同时已修改图纸针对此螺帽从1根保险增加到4根保险。

        综上所述本次事件波音认为主要是保险丝施工的不规范、本身保险丝数量不够支撑螺帽(按照CMM应该要4根)、以及螺帽本身扭矩不足,波音前期已对此进行相应措施同时发布FTD。

EDP的释压电插头松脱或损坏

737-SL-29-126/SB 66087-29-480

自有案例和网络公众号

机队中日常偶有发现EDP的释压电插头松脱或者损坏电池阀的情况,不论是EATON构型还是PARKER构型(现机队已统一为PARKER构型)。

从失效原因分析,此插头导线有一段较长距离弯曲悬空,而且距离最近的固定卡子大概20cm左右,发动机是高振动区域,在长期的振动作用下,导线容易拉扯和转动,最终导致插头松脱或者螺纹损坏。

该线束MW0312连接到EDP的导线线束,在EDP附近没有设计卡子固定导致的,所以最终还是要厂家从工程设计上来根本解决。厂家应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,但并为从线束角度来解决,而是PARKER联合发布了关于EDP释压电磁阀的SL和改装。SL和SB同一描述,希望通过对垫圈,螺栓和垫片的改进提高其耐受能力。机队下发EOCOM,执行EDP的被动改装。

从设计上看,单一改变EDP本体,应该是无法解决源头的问题。

737MAX使用相同的EDP,但在线束的布局上,则相对好很多。但机队出现过一起在更换EDP后大概1个多月发生松脱的案例,机队情况进一步观察中。

737NG主起落架中门后下部连接处的丢失部件

737NG-FTD-52-24001

一、描述

2023年,有运营人报告发现了一起左主起落架门机构有一个筒型螺母丢失,其他螺栓都在位。报告时这架飞机累积了64285飞行小时与25645飞行循环。

二、适用性

737NG飞机

三、背景

2024年,4个运营人在完成SB 737-52-1170 后报告了主起落架有丢失/安装松的紧固件。其中3个运营人是丢失,一个运营人报告了中门连接处的安装松。所有报告来自737NG。部分丢失部件见下图。

波音确定这些丢失的部件是可能的飞机/人员安全隐患,并启动了SRP 737NG-SRP-52-0157.

隐患1:有主起中门与内门脱离的可能性,脱离的部件可能会撞击飞机导致影响持续安全飞行/着陆的损伤。

隐患2:有主起中门与内门脱离的可能性,脱离的部件可能会刺穿飞机包括风挡,导致人员受伤或空中失压。

隐患3:有主起中门与内门脱离的可能性,在跑道上产生FOD。

隐患4:有主起中门与内门脱离的可能性,打击到地面人员。

中门围绕门平面的旋转不会因主体紧固件的丢失而直接受到限制。下门在无支撑的方向上对中央门施加力矩。如果杆没有大的位移来承载侧向载荷,这个门就无法支撑飞行载荷。这将导致振动,最终导致零件离机(PDA)事件。

737max采用了另一种设计,可在丢失紧固件的情况下支撑有限的载荷,故不受影响。

SB737-52-1170及AMM中没有提及此筒形螺母力矩有自锁的特性,故安装拆换此螺栓不需要考虑锁紧力矩。现有的检查不足以发现主起落架中门后连接处丢失或松脱的紧固件。

四、状态

波音目前正在制定缓解行动概念,以确定运营商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需的额外服务行动。

五、最终措施

对于所有已交付的737NG飞机,波音将发行一个Special Alert SB 通知运营人所需的检查与随后的措施。

[ Back To Top ]